Articolo pubblicato sulla rivista «Faren» del Legal Daily (Comitato per gli affari legislativi e politici del Partito comunista cinese) e del Ministero di Giustizia n. 5 del 2023, pp. 36-39.
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这一重要论断深入人心, 体现了中国要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、执法、司法、 守法等各个环节 , 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。
当前,中国立法工作不断发展,日趋完善着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,对营商环境的改善显而易见。 在促进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、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 同体时代背景下,如何在保障发展的前提下加强法治合作,已成为当前中国和欧洲共同关注的话题。
涉外法律服务提升促合作
过去 10 年,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开放,成为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,吸引外资和对外投 资均居世界前列。中欧合作互惠互利,虽然双方在各 方面具有差异,但可以求同存异、协作发展。2011 年至 2022 年间,欧盟对中国进出口总额均有所增加,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持续增长。
5 月 5 日,国新办就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及第三届中国—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 会举行发布会。商务部副部长李飞指出,近年来,中欧经贸合作克服各种困难,取得了丰硕成果,有力推动了双方经济发展。
李飞进一步指出,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贸易、投资、 合作领域等等方面。首先,双边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, 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。去年,中国—欧盟贸易额 达 8473 亿美元,同比增长 2.4%,意味着中欧之间平 均每分钟贸易往来超过 160 万美元。贸易结构更加优化,锂电池、新能源车、光伏组件等绿色产品贸易快 速增长。其次,双向投资不断扩大。截至去年底,中 欧双向投资存量已超 2300 亿美元。2022 年欧洲对华 投资 121 亿美元,大幅增长 70%,汽车领域继续成为 投资最大热点。同期,中国对欧投资 111 亿美元,增 长 21%,新增投资集中在新能源、汽车、机械设备等领域。此外,中欧合作领域持续拓宽,企业合作热情 高涨。
2023 年一季度,中国“新三样”即电动载人汽车、 锂电池、太阳能电池,对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均 有出口记录。其中,对欧盟市场出口增长 88.7%。在“一 带一路”方面,一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市场大部分保 持正增长。
2022 年 12 月 15 日,“中欧经济合作与发展法律 服务交流会”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成功举办。来自中国 驻欧盟使团和中欧律师协会、商会、仲裁机构等代表 以及中外法律专家、企业高管等“云聚”一堂,探讨 中欧各国跨境投资、数据保护与合规、金融合作与监管、 争议解决机制最新发展等相关法律问题,以期通过法 律服务促进中欧合作与发展。
中国驻欧盟使团公使彭刚在上述交流会上表示, 中欧经贸关系蓬勃发展、成果丰硕,中欧双向投资不断扩容、提质、增效。这要求中欧法律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、两种资源、两类规则,不断提高涉外法律服务水平,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。
有效知产保护执法至关重要
近年来,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逐 更加有力。《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(2021—2035 年)》(下称“纲要”)和《“十四五”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 用规划》(下称“规划”)提出“要建设中国特色、世 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”,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 度被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。
上述纲要和规划的发布实施,制定《重大专利侵 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法》《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行 政裁决办法》,民法典确立依法保护知产重大法律原则和专利法、商标法、著作权法完成新一轮修改以及建立国际最高标准惩罚性赔偿制度等,都使得知识产权保护在理论层面得到加强。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正在不断完善,保护力度不断增强。
有效的知产保护执法对于市场创新与竞争至关重 要,有助于促成各领域跨国合作。如果缺乏强有力的 知产保护体系,企业或个人就不愿将最有价值的知识 产权引入某个国家 / 地区,抑或在该地区进行尖端的 知识产权相关创作。
为了助力优化中欧合作区法治化营商环境,笔者认为需要注意知识产权、投资、法律和竞争四个方面。 具体而言,按照中国欧盟商会的《欧盟企业在中国建 议书 2022/2023》,涉及以下几个问题 :
首先,当“转让方包括中国个人或实体,受让方包括外国个人或实体”,专利申请权或专利转让被归类 为技术出口,需要获得商务主管部门颁发出口许可, 给中国专利转让方带来一定行政负担。
其次,如果某个商标的“影响”或“声誉”在国外形成,商标持有人将很难证明该商标在中国境内的 “影响”或“声誉”,因相关案例在注册审查过程中仅可使用中文资料。
再次,对于知识产权保护,电子商务平台仅认可中国知识产权证书,对于外国权利人来说维权艰难。 最后,商业秘密领域中的“初步证据”具有含糊性,使得法院拥有更大自由裁量权,此种情况会加重商业 秘密所有人的举证负担,阻碍创新。
国际法治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 国数据安全法》和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》, 在立法层面开展的国际合作推动了经济领域的高质量 发展。
“数据立法”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,特别是《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》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》,不断完善网络安全审查制度。但网络安全审查并非阻止中国企业赴国外上市,去年赴海外上市公司招股书披 露,基本已完成网络安全审查。只要涉及向境外提供 个人信息或重要数据,可能触发数据出境监管警示, 中国对数据出境监管规定了 3 种数据传输方式,即开展数据安全评估、签订标准合同、数据跨境认证。此外,网络平台运营者如果向境外传输数据可能影响国家安全,触发网络安全审查。
“数据传输”方面,从德国向中国(即 GDPR 意 义上的“第三国”) 传输个人数据时,始终存在风险。例如,如果德国分公司需要向中国母公司传输的 会计文件包含了员工个人数据,则该行为原则上构成GDPR 规定的与数据保护相关的处理。此时,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的数据传输需要满足特定条件。
在华欧洲企业面临的挑战包括法律要求不明确, 法律 / 政策执行不到位,以及缺乏关于市场间冲突的指导。特别是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和新冠疫情背景下, 尽管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》已于 2020 年 1 月 1 日施行,但在完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、创造公平营商环境等方面,仍有改善空间。
此外,《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在中国的最新进展》 和“一站式”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平台已经对欧 洲企业提供了重要功能,与跨境收购兼并和争议解决密不可分。
中欧合作需要法律保驾护航
当前,中欧关系保持向前向上势头,坚持互利共赢, 符合中欧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。中国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,需要法律服务保驾护航以及助力企业提升合规管理水平,增强风险防范能力,依法维护正当权益, 提高综合国际竞争力,实现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
中国古人云 :“相知无远近,万里尚为邻。”中国 和欧盟必须就气候合作与碳足迹、全球健康、安全、 贸易、法治等问题进行对话,共同应对全球经济面临 挑战、维护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,促进中欧经贸关系行稳致远。还需共同维护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稳定, 促进欧盟对中企提供公平、公正和无歧视营商环境, 恢复《中欧全面投资协定》的外交谈判。
意大利新任驻华大使 Massimo Ambrosetti 是剑 桥大学国际政治博士,其博士论文《寻求欧盟与中国之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:障碍与前景》就中欧关系进行了详尽的阐述,为促进中欧合作作出了贡献。
世界知识产权组织(WIPO)数据显示,2022 年 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 7 万件,自 2019 年以 来连续 4 年位居世界首位。中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发布的《全球创新指数报告》中,排名由 2012 年的第 34 位上升到 2022 年的第 11 位,连续 10 年稳步提升。 中国专利申请数量屡创新高,体现出中国的创新与发展呈现良好正向关系,创新投入转化为更多更高质量 的创新产出,对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意义重大。
在一系列利好因素支持下,相信未来中国法律体系更加完善,市场运行成效更加显著,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便捷,人文社会环境更加优化,深度参与全 球合作能力进一步提升。